2024-11-05
2024-11-07
2025-03-26
2025-03-20
2024-11-09
幼儿园制度管理制度 幼儿园工作管理制度
幼儿园的健康发展,离不开科学、规范的管理制度。《幼儿园制度管理制度》是保障幼儿园日常运作、促进幼儿身心健康、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基石。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,不仅能规范教职工行为,保障幼儿安全,还能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。本文旨在提供几套不同侧重点的《幼儿园制度管理制度》范文,以供参考。
篇一:《幼儿园制度管理制度》
(侧重:全面、综合性管理)
第一章 总则
1.目的:为规范幼儿园各项工作,保障幼儿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,提高保教质量,特制定本制度。
2.依据:本制度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教育主管部门的相关规定制定。
3.适用范围:本制度适用于本幼儿园全体教职工、幼儿及家长。
4.基本原则:
以幼儿为本,尊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。
依法治园,规范管理。
安全第一,预防为主。
全员参与,共同负责。
第二章 组织机构与岗位职责
1.园长职责:
全面负责幼儿园的各项工作。
制定幼儿园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。
领导和组织教育教学、安全卫生、后勤保障等工作。
负责教职工队伍建设和管理。
加强与家长、社区的沟通与合作。
2.副园长职责:
协助园长开展工作,分管具体业务。
负责分管部门的日常管理和工作协调。
组织实施幼儿园的教育教学计划。
3.保教主任职责:
负责幼儿园的教育教学管理工作。
组织教师开展教研活动,提高教学水平。
指导班级教师制定和实施保教计划。
4.保健医生职责:
负责幼儿园的卫生保健工作。
制定并实施卫生保健计划。
负责幼儿健康检查、疾病预防和传染病管理。
指导保育员做好卫生消毒工作。
5.班级教师职责:
负责本班幼儿的教育教学工作。
制定并实施班级保教计划。
观察和记录幼儿的发展情况。
与家长保持密切联系,共同做好幼儿教育工作。
6.保育员职责:
负责本班幼儿的生活护理和卫生保健工作。
协助教师开展教育教学活动。
保持班级环境的清洁卫生。
7.其他岗位职责:
财务人员、门卫、厨师等应按照各自的岗位职责开展工作。
第三章 教育教学管理
1.教育教学计划:
幼儿园应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和发展需要,制定科学合理的教育教学计划。
教育教学计划应包括年度计划、学期计划、月计划和周计划。
计划应体现全面发展、寓教于乐、因材施教的原则。
2.一日活动安排:
幼儿园应根据幼儿的生理和心理特点,合理安排一日活动。
一日活动应包括生活活动、学习活动、游戏活动和户外活动等。
活动安排应动静交替,保证幼儿有充足的休息和活动时间。
3.教育教学方法:
教师应采用多种形式的教育教学方法,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。
教育教学方法应注重游戏化、情境化、生活化。
教师应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,实施个别化教育。
4.教育教学评价:
幼儿园应建立科学的教育教学评价制度。
评价应包括对幼儿发展情况的评价、对教师教学效果的评价和对幼儿园保教质量的评价。
评价应注重过程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。
第四章 安全管理
1.安全责任制:
幼儿园实行安全责任制,园长是安全工作的第一责任人。
各岗位人员应明确各自的安全职责,层层落实安全责任。
2.安全教育:
幼儿园应定期对教职工和幼儿进行安全教育。
安全教育内容应包括交通安全、消防安全、食品安全、防溺水、防拐骗、防性侵等。
安全教育应采取多种形式,如讲解、演示、游戏、演练等。
3.安全检查:
幼儿园应定期进行安全检查,及时消除安全隐患。
安全检查应包括对园舍、设施设备、消防器材、食品卫生等方面的检查。
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应及时整改,并做好记录。
4.安全防范:
幼儿园应加强门卫管理,严格控制外来人员进入。
幼儿园应安装监控设备,加强安全巡查。
幼儿园应建立应急预案,应对突发事件。
第五章 卫生保健管理
1.卫生消毒制度:
幼儿园应建立严格的卫生消毒制度。
对幼儿的玩具、餐具、毛巾、被褥等应定期进行消毒。
对教室、寝室、活动室等场所应定期进行清洁和消毒。
2.健康检查制度:
幼儿园应建立幼儿健康检查制度。
幼儿入园前应进行健康检查,合格后方可入园。
幼儿园应定期对幼儿进行健康检查,并做好记录。
3.疾病预防制度:
幼儿园应建立疾病预防制度。
加强晨检、午检工作,及时发现和隔离患病幼儿。
做好常见传染病的预防工作,如接种疫苗、宣传预防知识等。
4.饮食卫生管理:
幼儿园应加强饮食卫生管理。
采购食品应选择新鲜、安全、卫生的食材。
食品加工应符合卫生要求,保证幼儿饮食安全。
幼儿膳食应营养均衡,符合幼儿生长发育的需要。
第六章 财务管理
1.收费管理:
幼儿园收费应按照国家和地方有关规定执行。
收费项目和标准应向家长公示。
收费应开具正规发票。
2.支出管理:
幼儿园各项支出应符合财务规定。
支出应有明确的用途和预算。
支出应经过审批程序。
3.账目管理:
幼儿园应建立健全的账目管理制度。
账目应清晰、准确、完整。
账目应定期进行审计。
第七章 家园共育
1.家长委员会:
幼儿园应建立家长委员会。
家长委员会应参与幼儿园的管理和监督。
家长委员会应定期召开会议,讨论幼儿园工作。
2.家长开放日:
幼儿园应定期举办家长开放日活动。
家长开放日应向家长展示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情况。
家长开放日应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。
3.家长学校:
幼儿园应举办家长学校。
家长学校应向家长宣传科学育儿知识。
家长学校应帮助家长提高育儿水平。
4.家访:
教师应定期进行家访。
家访应了解幼儿的家庭情况和成长环境。
家访应与家长沟通幼儿在园表现和教育方法。
第八章 附则
1.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。
2. 本制度的解释权归幼儿园所有。
篇二:《幼儿园制度管理制度》
(侧重:安全管理与应急处理)
第一章:安全管理总则
1.安全目标:确保幼儿园内所有幼儿及教职工的人身安全,防止各类安全事故发生。
2.安全原则:预防为主,防治结合;全员参与,责任到人;常抓不懈,警钟长鸣。
3.适用范围:本制度适用于幼儿园内所有区域、所有活动及所有人员。
第二章:安全管理组织机构及职责
1.安全领导小组:
组长:园长
副组长:分管安全副园长
成员:各部门负责人、保健医生、安全员
职责:全面负责幼儿园安全管理工作,制定安全制度,组织安全检查,处理安全事故。
2.各部门安全职责:
保教部门:负责教育教学活动安全,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。
后勤部门:负责园舍、设施设备安全,食品安全,水电安全。
保健部门:负责幼儿健康安全,疾病预防,卫生消毒。
班级教师:负责本班幼儿安全,落实各项安全措施。
保育员:协助教师做好幼儿安全工作。
门卫:负责幼儿园门卫安全,控制外来人员进出。
厨师:负责食品采购、加工、储存安全。
第三章:安全管理制度
1.门卫管理制度:
严格执行门卫值班制度,24小时有人值守。
严格控制外来人员进出,做好登记。
禁止携带危险物品进入幼儿园。
加强夜间巡逻。
2.接送幼儿制度:
实行家长持卡接送制度。
幼儿不得独自离园。
委托他人接送幼儿需提前告知班级教师,并提供委托书。
对接送幼儿情况进行登记。
3.园舍设施安全管理制度:
定期对园舍、设施设备进行安全检查,及时消除安全隐患。
大型玩具、体育器械应有专人负责维护保养。
电器设备应符合安全标准,并定期检修。
消防设施应齐全有效,并定期检查。
4.食品安全管理制度:
严格执行食品采购、验收、储存、加工、留样等制度。
食品加工人员应持健康证上岗。
幼儿餐具应严格消毒。
禁止采购和使用过期、变质、不合格食品。
建立食物中毒应急预案。
5.卫生保健安全管理制度:
严格执行卫生消毒制度,保持环境清洁卫生。
做好幼儿健康检查,及时发现和隔离患病幼儿。
加强传染病预防工作。
对幼儿进行健康教育。
6.教育活动安全管理制度:
教师在组织教育活动前应进行安全检查。
教育活动应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。
户外活动应有专人负责安全。
禁止组织幼儿参加危险性活动。
第四章:安全教育与培训
1.安全教育内容:
交通安全、消防安全、食品安全、防溺水、防拐骗、防性侵等。
自我保护知识和技能。
应急避险知识和技能。
2.安全教育形式:
专题讲座、安全演练、游戏活动、观看视频、图片展览等。
将安全教育融入日常教学活动中。
3.安全培训:
定期对教职工进行安全培训,提高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。
对新入职教职工进行岗前安全培训。
组织教职工参加消防演练、急救培训等。
第五章:应急预案与事故处理
1.应急预案:
制定各类突发事件应急预案,如火灾、地震、食物中毒、暴力事件等。
应急预案应包括组织机构、职责分工、应急措施、报告程序等。
定期组织应急演练,提高应急处理能力。
2.事故报告:
发生安全事故应立即向园长报告。
园长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,组织抢救,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。
事故报告应及时、准确、客观。
3.事故调查与处理:
对安全事故进行调查,查明原因,分清责任。
对事故责任人进行处理。
对事故进行总结,吸取教训,改进安全管理工作。
第六章:安全检查与整改
1.安全检查:
定期组织安全检查,包括日常检查、专项检查、季节性检查等。
安全检查应全面、细致,不留死角。
2.安全隐患整改:
对检查中发现的安全隐患应及时整改。
整改应有计划、有措施、有责任人、有时限。
对整改情况进行复查,确保整改到位。
第七章:附则
1.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。
2. 本制度的解释权归幼儿园安全领导小组。
篇三:《幼儿园制度管理制度》
(侧重:保教工作与幼儿发展)
第一章:保教工作总则
1.保教目标:促进幼儿身心健康、和谐发展,培养幼儿良好习惯和初步的生活自理能力,为幼儿终身发展奠定基础。
2.保教原则:尊重幼儿,以幼儿为本;全面发展,注重个体差异;保教结合,寓教于乐;家园合作,共同育人。
3.适用范围:本制度适用于幼儿园所有保教工作人员及幼儿。
第二章:保教工作组织与实施
1.保教工作领导小组:
组长:园长
副组长:分管保教副园长
成员:保教主任、各年级组长、保健医生
职责:全面负责幼儿园保教工作,制定保教计划,组织教研活动,指导保教工作实施。
2.年级组:
组长:由经验丰富的教师担任
成员:各班级教师
职责:负责本年级组保教工作,制定年级组保教计划,组织教研活动,交流保教经验。
3.班级:
班级教师:负责本班幼儿的教育教学工作。
保育员:协助教师做好幼儿的生活护理和卫生保健工作。
职责:制定班级保教计划,实施一日活动,观察和记录幼儿发展情况,与家长保持密切联系。
第三章:一日活动组织与管理
1.一日活动流程:
入园接待:热情接待幼儿,做好晨检工作。
晨间活动:组织幼儿进行自由活动、区域活动或集体活动。
集体教学活动: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和发展需要,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教学活动。
户外活动:保证幼儿每天有充足的户外活动时间,开展各种体育游戏和活动。
午餐:保证幼儿午餐营养均衡,培养幼儿良好饮食习惯。
午睡:保证幼儿有充足的午睡时间,保持安静的午睡环境。
午点:为幼儿提供营养丰富的午点。
离园活动:组织幼儿进行整理活动,做好离园准备。
2.一日活动要求:
动静交替,劳逸结合。
保证幼儿有充足的自由活动时间。
注重游戏化、情境化、生活化。
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,实施个别化教育。
第四章:教育教学活动设计与实施
1.教育教学活动目标:
促进幼儿在健康、语言、社会、科学、艺术等领域全面发展。
培养幼儿良好习惯和初步的生活自理能力。
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。
2.教育教学活动内容:
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和发展需要,选择适宜的教育教学内容。
教育教学内容应具有时代性、趣味性、发展性。
注重幼儿的直接经验,鼓励幼儿主动参与、积极探索。
3.教育教学活动方法:
采用多种形式的教育教学方法,如游戏法、观察法、实验法、谈话法、故事法等。
注重创设情境,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。
鼓励幼儿大胆表达、积极思考、主动探索。
4.教育教学活动评价:
对幼儿发展情况进行评价,了解幼儿的学习和发展水平。
对教师教学效果进行评价,改进教学方法,提高教学质量。
对幼儿园保教质量进行评价,促进幼儿园保教工作不断发展。
第五章:幼儿发展观察与记录
1.观察内容:
幼儿的身体发展情况,如身高、体重、动作发展等。
幼儿的认知发展情况,如感知觉、注意、记忆、思维、语言等。
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情况,如情绪、情感、人际交往、合作、规则意识等。
幼儿的学习兴趣、学习习惯、学习能力等。
2.观察方法:
自然观察法:在自然情境中观察幼儿的行为表现。
作品分析法:通过分析幼儿的作品,了解幼儿的发展情况。
谈话法:通过与幼儿交谈,了解幼儿的想法和感受。
测验法:通过使用一些简单的测验工具,了解幼儿的发展水平。
3.记录方式:
文字记录:用文字描述幼儿的行为表现和发展情况。
表格记录:用表格记录幼儿的各项发展指标。
照片、录像记录:用照片或录像记录幼儿的活动过程和成果。
4.记录要求:
客观、真实、准确地记录幼儿的行为表现和发展情况。
及时记录,避免遗漏。
定期整理和分析观察记录,了解幼儿的发展趋势,制定个别化教育计划。
第六章:家园合作
1.家园合作目标:
增进家长对幼儿园保教工作的了解。
提高家长科学育儿水平。
促进家园合作,共同促进幼儿健康成长。
2.家园合作方式:
家长会、家长开放日、家长学校、家访、电话联系、微信群、QQ群等。
定期向家长反馈幼儿在园表现和发展情况。
邀请家长参与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活动。
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,改进幼儿园保教工作。
第七章:附则
1.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。
2. 本制度的解释权归幼儿园保教工作领导小组。